放射性影像技術作為臨床疾病診斷中應用較為廣泛的檢查診斷技術,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檢查類型,比如CT掃描、磁共振(MRI)檢查。但在實際檢查中,大多數人對這兩類檢查技術的實際應用場景及應用區別認識較少,從而導致一些問題、誤解的發生。本文將對CT掃描、MRI技術的臨床應用和技術區別進行介紹,幫助大家正確認識這兩類影像診斷技術。
1.CT掃描與MRI的區別是什么?
CT掃描與MRI技術的最大區別就是二者成像技術模式的差異。
計算機斷層掃描(CT)是利用X線束圍繞人體某一部位所進行的連續斷面掃描技術,可快速完成掃描,圖像清晰,適用于臨床多類疾病的檢查;MRI技術則是通過質子在不同化合物中的信號等級差異,經掃描后實現對不同組織的積極區分,在全身系統疾病檢查中均有廣泛應用,且在顱腦、脊髓、心血管、骨關節、盆腔等系統病變檢查中的應用優勢顯著。
在CT掃描中主要采用平掃、造影增強技術掃描,其中平掃技術是指不采用造影劑的普通掃描技術,可用于組織對比度較大的器官組織成像掃描,如肺部、骨骼系統等;對于組織對比度較小或腫瘤病變器官行CT掃描檢查,則需利用造影劑增強靶向組織對比度或分析代謝過程中造影劑的動態變化,獲取動態增強影像,加強病灶密度差,強化掃描影像質量。
在MRI檢查中則可選擇常規平掃、造影劑輔助掃描技術,配合不同序列模式的調整、應用,實現對MRI掃描部位影像的積極掃查,成像質量優于CT技術,且后期圖像重建模式多樣,可通過檢查后采集掃描影像的后期處理,豐富影像資料觀察角度、清晰度。
2.二者的臨床優缺點有哪些?
CT掃描技術的臨床優勢主要有快速、便捷,密度分辨率高、成像質量清晰等,可在多斷層影像中清晰成像人體解剖結構關系,并可在圖像后期處理中實現對不同平面影像的積極重建。但在CT成像檢查中,受成像技術影響,檢查中存在一定的放射性損傷風險,且對軟組織、腫瘤診斷效能有限,故無法在單一CT影像診斷基礎上實現對患者腫瘤病灶性質的快速、有效鑒別。
MRI技術的臨床優勢主要體現在無電離輻射損傷,軟組織、生理解剖結構成像清晰及多序列、多方向成像方面,可保障患者檢查的安全性,為病變性質的鑒別評估提供豐富的影像資料。但在MRI檢查中同樣存在應用局限,如在成像掃描中受人體呼吸運動、器官運動影響,對部分器官系統成像質量可能降低,且對人體器官鈣化灶、骨骼病灶的診斷敏感度、準確度有限,且受檢查環境、檢查速度影響,對危重癥患者、存在幽閉癥人群存在不適應性。
3.二者分別適合哪些疾病的檢查診斷?
顱內病變是CT掃描、MRI技術均適用的臨床疾病類型,二者均具有較高顱腦組織成像質量,可經成像檢查實現對患者腦血管梗阻、腦出血、顱內腫瘤病灶的積極診斷評估,以及時明確患者顱內病變類型、病變進展,為后續治療的實施提供指導依據。但在部分早期腦出血診斷中,MRI診斷效果不佳,需要利用CT技術明確患者腦出血情況及發生部位。
惡性腫瘤作為臨床病死率高、預后較差的危重疾病類型,可在人體多器官系統部位發生,需積極開展臨床檢查確認腫瘤疾病類型、發生位置,為實施后續治療提供依據。CT、MRI技術作為臨床惡性占位性腫瘤疾病的主要診斷技術類型,二者均有積極成像效果,如在乳腺癌、胸腹部腫瘤、骨骼系統腫瘤等的診斷中均有確切診斷價值,但在不同部位腫瘤診斷中,受病灶生理解剖結構位置影響,對于鼻咽癌等頭頸部腫瘤、盆腔內腫瘤,CT技術成像質量有限,診斷效果不佳,應酌情選擇影像學診斷技術類型,實現對病變的積極診斷。
總之,CT、MRI技術作為臨床主要影像學診斷技術,均有明確的臨床應用優勢性、局限性及適用范圍,需要患者在接受檢查時積極配合,以實現相關檢查的有效、安全實施。